无论是学校是否教授智能设计,还是总统候选人与宗教界的哪些人有联系,在美国,我们似乎都无法摆脱政教分离的观念——即使在英国,它也经常成为新闻。华威大学名誉哲学教授罗杰·特里格在他的最新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问题:信仰在多元社会中是否有一席之地。以下是这本书的摘录——《公共生活中的宗教:信仰必须私有化吗?》,该书探讨了美国是上帝之下的一个国家这一概念。
法案,“国会不得制定关于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的法律”。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一下子成为美国生活的基石。但与此同时,美国又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国家,宗教信仰经常被公开提及。硬币上写着“我们信仰上帝”,效忠誓词现在也是指“在上帝之下”的一个国家。从共和国成立之初,就有官方宗教仪式的例子。总统们宣布祈祷日。乔治·华盛顿本人在宣誓就任总统时,手按《圣经》加上了“愿上帝保佑我”这句话。官方牧师被任命为立法机构成员,这一做法在 1983 年内布拉斯加州的一起案件中得以维持。亚伯拉罕·林肯在 富人数据 葛底斯堡的演讲中写道:“这个国家在上帝的庇护下将迎来自由的新生。”当代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没有引用圣经和祈求上帝的话语是不完整的。波士顿州议会大厦的参议院议事厅正面印有“上帝保佑马萨诸塞州”的字样。
因此,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例子,说明宗教如何融入联邦和州一级的公共生活。正如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在 2004 年的一项判决中指出的那样,最高法院的开庭宣告甚至以“上帝保佑美国和尊敬的法院”结束,这句话可以追溯到 1827 年。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可能有理由不让联邦一级有宗教机构,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世俗国家。正如詹姆斯·希区柯克 (James Hitchcock) 所言:“开国元勋们只是假定了一个基督教国家的现实,并认为自由是通过宗教所形成的纪律而实现的。”他们当然不认为宗教只是一件私事。正如希区柯克总结的情况: